宋代的官制和汝窑天青釉笔洗,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之作。宋朝时期,中国瓷器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涌现出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然而,至今人们对官窑的了解仍十分肤浅,其窑址的存世数量和位置仍是未解之谜,官窑的珍贵和神秘色彩,为其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南宋时期是新官制。据说北宋正和年间,宋徽宗在京附近设立窑厂专门烧制御用瓷器,即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

靖康二年北宋灭亡后,官窑被毁,北宋汴京遗址也沉入地下,北宋官窑遗址更是被淹没在漫漫黄沙之中,至今未能被发掘。北宋官窑的位置至今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北宋官窑即为汝窑。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从釉色、器型、胎质等方面来看,汝窑和官窑极为相似。第二种说法认为北宋官窑根本不存在。

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宋代五大名窑分类宋代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空前绝后的水平。宋瓷是宋代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两宋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宋瓷在当时的海外贸易中,以成为风靡世界的名牌商品。宋瓷有民窑、官窑之分、有南北地域之分。官窑就是国家中央政府办的窑,专门为皇宫,王室生产的用瓷:所谓民窑,就是民间办的窑,生产民间用瓷。

而民窑,当时生产者看重的是实用、使用价值,生产者要考虑成本,工料就不如官窑那么讲究,但并非没有精美的艺术产品,纵览两宋瓷坛,民窑异彩纷呈,与官窑交相辉映,蔚为奇观。宋瓷窑场首推五大名窑,即汝、官、钧、哥、定。宋代五大名窑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

宋官窑瓷器从明朝开始被仿制,特别是到清朝,博雅好古的雍正、乾隆父子,不但经常鉴赏把玩、赋诗赞美宫中珍藏的珍贵的宋官窑瓷器,还命御窑督陶官唐英努力仿造。在景德镇艺人的研制下,雍正、乾隆时期的仿宋官釉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仿官釉当时称为“仿铁骨大观釉”。雍正、乾隆时期的仿宋汝、官、哥釉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雍正、乾隆拿出宫中珍藏的宋汝、官、哥瓷器真品,

釉色有粉青、天青、灰青、月白等色,釉质莹润似玉,或无纹片,或有冰裂纹,连露胎处也涂成黑色,以反映宋代官窑器“紫口铁足”的特征。但总体风格没有宋代的古朴浑厚,而带有雍正、乾隆时期精致秀丽的时代特征。宋官窑琮式瓶官窑瓷器的釉质、纹片、胎色等都极富有特色,以官窑的特色为依据可以辨别真假官窑瓷器一是釉质的差异。宋代官窑器釉质肥厚,酥光宝晕,有玉质感。
3、宋代官窑瓷器有款吗宋代官窑瓷器没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窑瓷器都是单色釉,另外,官窑瓷器只供皇家使用,所以没有“官”款是一般规律。五大窑中定窑有“官”字款,因为它是民窑,专为皇家烧造瓷器,是有个标志的,“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官府直接营建。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宋顾文荐《负喧杂录》记“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据此可知,北宋后期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设官窑,现称“汴京官窑”,亦称“北宋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