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近期展品1.瓷器展厅唐三彩的马唐朝2.玉器展厅龙战国时期3.铜器展厅鼎肉食器战国时期4.玉器展厅鹌鹑春秋战国时期5.瓷器展厅桃子蝙蝠桃花花瓶代表福寿价值四千多万清朝时期6.瓷器展厅景德镇青花瓷价值上亿7.瓷器展厅唐三彩的马8.铜器展厅大概是墓里的装饰品9.铜器展厅大鼎春秋时。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1.制型:制型、釉色、纹饰既有明朝遗风,也开创清朝特征,处于过渡时期。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制型单调,年夜盘闪现双层底。早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2.工艺:粗糙不建胎。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景象。双层底,又称隔漏底,中足高而内底低,只要顺治康熙时有。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顺治初期呈色灰暗,顺治初期冶艳收紫。顺治时少数为酱心,康熙时继绝,雍正时便少,以后则不见。5.纹饰:明朝适意花草、云龙纹多。清朝青花瓷上山川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肥削小巧石。画花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皆有。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全国尽皆春”。或“梧桐叶落,全国皆春”。一般借有写“红叶传书疑,寄与痴情人”诗句的。

清朝瓷器和民国瓷器的区别主要是:1、民国瓷器一般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现代化制作的痕迹明显。民国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各窑厂均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加工程序,从采料、练泥、制坯、晾晒、成型等各个环节均基本上采取流水作业,因此制作出来的坯体整齐划一,厚薄均匀,旋削切割精准,干净利索,胎土细润,少有铁星,而清朝瓷器属于纯手工执照,无法做到整齐划一,厚薄均匀。
这样烧成的瓷器一般胎土完全瓷化,不易变形,釉面光润,胎体坚致,以手弹之其声音清脆而有余韵。清朝瓷器烧制因磁窑的工艺局限,瓷器易变现,成品稀少,3、民国釉料均机械处理,故釉面均匀明净,细若凝脂,光亮柔和不刺眼,在放大镜下观察下可见汽泡排列非常均匀,且大小也相一至。清朝瓷器釉料纯手工上釉,釉料的均匀主要靠技工的水平,4、民国瓷器各种彩料通常采用科学配制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矿物颜料,因此彩料纯度提高,少有杂质,颜色鲜嫩有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