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仿哥釉琮式瓶哥窑器,在明代的成化时期就已有少量小件器具的仿制,至清雍正、乾隆年间仿制器物开始较大,多见葵口碗、琮式瓶以及笔筒、水盂等。清仿哥窑瓷器通体由深色大开片和浅色小开片交织组成,俗称金丝铁线,可能是人为着色后形成的效果,清代前期,特别是清雍正朝开始,仿宋钧、汝、官、哥釉的工艺愈加精湛,督陶官唐英的陶成纪事碑中就有仿铁骨大观釉、仿铁骨哥釉、仿铜骨鱼子纹汝釉、钧釉仿内发旧器等记载,从史料角度映证雍正时期的御窑厂曾大量仿制这些釉色。

一看是否属于哥窑瓷器特征,二看瓷器年龄(自然老化痕迹),三看做工工艺。有一个不对都是假的。瓷器鉴定裂纹哥窑哥窑器必须具有众所周知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前者是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有的不一定显金黄,大纹小纹合称为“面圾破”,它应当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后者是哥窑显露的较为特殊的胎色,但两者往往如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

铁足应当是胎质本身的无釉颜色。铁足如是人为施加的一种黑色釉,其真伪值得怀疑,与《七修类稿续编》中记载的“其足皆铁色”相悖。釉色哥窑哥窑属青瓷系列,釉色为青釉,浓淡不一,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等色,因窑变作用,釉色多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泽,非人为主观意志所为。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少花纹,无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黄、浅灰等。

说起宋时五大名窑,这为人津津乐道的大热瓷器类属汝、哥、官、定、均,这五大窑不仅占据了宋时的瓷器市场,延续到后世各朝的瓷器审美,更是在如今这个新时代焕发出更令人心颤的光彩。五大名窑各具特色,美轮美奂,要说哪类瓷窑最为神秘,定属哥窑当之无愧。哥窑,与官窑类似,迄今为止都仍未被搜出具体的古窑址,学界对此从未有过一个令各界人士达成共识的判断。
它却仍凭借其姣好的品相,在拍卖市场中与官窑价值不分伯仲,这是古瓷器买卖中极为鲜少的。乾隆年间所传之诗《咏哥窑瓷枕》曰:“瓷枕出何代?哥窑类董窑,金丝铺荇藻,铁足节箛篍。文并楠榴重,珍非翡翠浇,赠宜漆园吏,梦蝶恣逍遥。”,从中可见哥窑可谓是盛极一时,即便是后世的乾隆爷都对其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