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鉴赏之:文房瑰宝笔筒(七)笔筒是历代文人书房之瑰宝,尤其瓷器笔筒更为珍贵。而市场多数落款为康熙年制的笔筒其实多为清代晚期的:同治,光绪等年份的笔筒,瓷器笔筒品种较多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墨彩、五彩、粉彩、斗彩、单色釉,浅绛彩类等等,在清代康熙朝的青花、雍正朝的墨彩和乾隆朝的粉彩笔筒,代表了三朝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

<元>造型:器物造型的线条古朴、自然、构图圆弧中带柔,大件器物为主。胎质:胎较粗松,带生烧味,含沙粒直至明代早期,胎体厚重,在圈足上能见枇杷红(即窑红)底釉:影青(透明度较好)卵白或曰枢府(较浑浊)。纹饰:运笔粗矿,自然潇洒。以大笔写意的花卉、人物为主,生活气息较浓。青料:国产土青,进口青料烧制工艺:砂底几乎都有窑红、铁锈斑块、粘砂。

款识:至今未见<明>造型:浑朴、敦厚。线条圆浑柔和,构图以弧线为主,大件器物早期不多,晚期增多。胎质:胎骨较细腻(较之元代),胎色白度好些,密度也较紧,但瓷化程度并不高,较之元代器体要薄而灵巧,部分好的官窑器上能见枇杷红。底釉:早期:白中泛青(或为枢府釉),釉质肥厚滋润,给人以含蓄的感觉,甚至是玉的感觉,有古典美感。后期:白度相对增强,釉质较肥厚,光泽不太强,釉色给人以深沉含蓄的感觉。

答:同治年间,虽然中国的制瓷业有了短暂的好转,但是清王朝制瓷业的黄金时代是一去不返了。粉彩是同冶时期彩瓷中最常见的瓷器品种,以黄地粉彩为多。官窑器中出现了用料彩堆绘的品种。民窑瓷中多见一种厚重的粉彩绘图纹,古玩行里称之为“同治彩”,釉色浓重,独具特色。器型:常见日用瓷和陈设瓷,官窑多为传统器型,规整有余,灵巧不足。民窑器中以盘碗等餐具为多。

釉色粉白或泛青灰,釉质不如前朝紧密。民窑质量粗糙,少有佳作。彩绘:色地粉彩品种较多,但施彩不均,浓淡过渡不明显。传统涂地法已不再广泛使用,色彩不是过艳而俗,就是过冷而僵。雅致的陶瓷较少。纹饰:多为寓意吉祥的纹饰,“喜”字是常见的题材。民窑纹饰绘工不如官窑细致,缺乏层次感,线条不清,呆板生硬。
3、同治四年是哪年,同治年瓷器的底款标标准同治四年是哪年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坐落在县荷叶镇(旧属湘乡),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整个建筑像四合院结构,包括门前的半月塘、门楼、八本堂主楼和公记、朴记、方记3座书楼、荷花池、后山的鸟鹤楼、棋亭、存朴亭,还有咸丰七年曾国藩亲手在家营建的思云馆等等,颇具园林风格,总占地面积4万多米,建筑面积1万米,富厚堂的精华部分是书楼,曾书达30多万卷,是我国保存完好的更大的私家书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