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通宝已被历史淘汰。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古代货币——开元通宝,开元通宝是唐代铸造的一种铜质货币,在唐代开始出现通宝的概念,早期仍沿用隋朝五铢钱,但重量和成色不稳定,为了整顿混乱的币制,唐高祖武德四年废除了隋朝的五铢钱,并仿照西汉五铢钱的规范,开始铸造开元通宝,以取代社会上流通的五铢钱,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正面印有开元通字样,仍沿用秦朝的方孔圆钱形状,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想象一下,1300年前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同。开元通宝分为三种,分别是银钱、金钱和铜钱。铜钱是最常见的,有些钱币上还有特殊标记,例如背月和背祥云等。在唐朝时期,开元通宝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不仅是货币,还可以作为礼品赠送给贵族或政府官员。此外,它的流通范围也非常广泛,可以在唐朝的各个角落使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开元通宝逐渐被历史淘汰。

半两。秦半两,“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秦始皇在货币上的大一统,还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秦半两”奠定“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这是一种普遍容易接受的观点。

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是由秦国著名的李斯所题写;它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故称“半两钱”。《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今见秦半两钱大小轻重不一,钱径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无内外郭,背平素。有重过10克以上,甚至重达20多克的,或说即《索隐》所载的当百钱。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例如王莽统治的时期)之外,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五铢钱奠定了中国硬通货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
3、秦朝的铜钱多少钱一个秦朝的法定货币为黄金和铜钱,黄金属于上币,铜钱属于下币。铜钱为圆形方孔钱,上面铸有“半两”的字样,每钱重十二铢,我有一枚,像清朝的铜钱,一面有字,一面光面,这种钱没有边墙。应该说,秦朝的钱是叫两,当时生产力低下,这一个钱大约等于今天十元钱。现在去市场上30~40可以买到的,秦朝古铜钱,平常普通的那种市面上卖100~200元左右,一般不底于100以下,如果是比较特殊秦朝有过什么发行量的在400.500.800不等,不过这种比较少见,如果是帝王家特制只有一枚两枚的用作纪念的那应该上千甚至万了,不过最高不超过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