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是继股票、债券、房地产热之后兴起的又一种投资热潮。古玩,旧时称为骨董,它的本意是杂碎的意思,是古代江南人对多种食物混杂在一起烹煮,剩下的骨头美誉为过去的精华,董则为深藏之意,后来被人引伸为古董,为世人接受了,清乾隆年间开始称为古玩,我认为是当时的古玩种类、数量实在太多的原因。直到今天,大多数人对古玩一词的概念为古代文玩概念弄清楚了,再回答问题。

我冒昧的说一句,就怕你的东西貌似民间古玩精品,没有一个靠谱的古玩传承关系、时代特征,正如著名作家冯唐说的那样:古玉商打开保险柜,摊开二十个盒子,哪些真?哪些假?哪些是老仿老?哪些是老玉新工?哪些是新玉新工?儍眼了。儍眼不可怕,怕的是所谓古玉玉心不古!损失就大了。如果是这种不靠谱的民间古玩,肯定在古玩市场有价无市。

因为这些石头非常的稀有,而且收藏价值非常高,因此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奇石圈的怪现象:精品奇石在圈内流转,真正的买家却没几个!奇石与绘画作品和古董相比,奇石的流通与交易实情是令人尴尬的。人们相信精品奇石的收藏价值,奇石的宣传和展览是热闹的,但是奇石赏玩成交量是令人沮丧的,好多地方的奇石市场都是有价无市的。奇石交易没有流量,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知道懂得奇石欣赏的是行内人,但行内人都有藏石,想让行内人出高价的奇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因为一般的精品奇石打不动他,再者行内的收藏家毕竟有钱的富豪太少,好多收藏家是在炒作和倒卖石头,这些人也不是真正的买家。大家记得那个文玩核桃吗?挣钱的是,亏大钱的是一些商家。还有黄花梨和崖柏,有人赚的钱几辈子花不完,有人囤货怕是亏得活下去就是一种奢望。
2、古玩究竟有没有价值?古玩老物件分传世与出土两类,经历朝历代兴衰更替能流传至今己是凤毛麟角,何况还具有历史人文研究考古价值。古往今来上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以拥有高价值古玩物件为身份至高的象征,下至市井平民摸金校尉探险寻宝,对古玩行业的老物件莫不垂涎三尺!由此可见老古玩不但有收藏价值,研究价值还具有较高变现能力。古玩,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古”,代表着历史,代表着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传承下来的证据,无论是一块砖,还是一块玉,只要是具备一定年限的物品,都可以称之为“古”,古的字义中是没有价值可分的,在考古学家的眼中,一件碎陶片,一件青铜器的残片,都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审美工艺水平,进而推论出那个时期的人文和历史状况,所以,在他们的眼中,所有的“古”物,其实都是无价之宝,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