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
1967年4月到1970年1月,使用多年的邮票志号被取消,代之以在整版邮票的边纸部分标注文革新标记。这期间总共发行了19套80枚纪念邮票,被称为文革邮票,又称文字邮票。文革邮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年代的历史风貌,留给后人很多思索和研究的真实资料。本书就文革期间发行的这19套80枚邮票及5枚未发行邮票和1套普通邮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1、大龙邮票的资料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分银)”字样。扩展资料大龙邮票有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薄纸大龙,即大龙薄纸票。“大龙”邮票,是1878年(光绪四年)7月我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
2、谁知道关于邮票的资料啊?我国第一次发行邮票是在清朝末期的1878年,邮票一套共3枚。邮票的面值是用银两计算:绿色的面值1分银,红色的面值3分银,桔黄色的面值5分银。图案中间是蟠龙。上端两角是“大清”两字。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1885年我国又发行了一套三枚蟠龙邮票。图案与首次发行的邮票相似,只是花纹较细票面较小。所以,后来人们称我国1878年首次发行的邮票叫“大龙票”,后来发行的一套邮票就叫“小龙票”了。
3、纪念邮票简介及详细资料发展历程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是1894年11月7日为纪念慈禧太后60寿辰发行的纪念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纪念邮票都有标记,在邮票上印有纪(1967年以前,中国共发行纪念邮票124套,在邮票的左下角都印有一个纪字,另外还有东北贴用纪念邮票8套,无齿票1套)或J(1974年~1992年),1992年以后不再采用J和T的编序方式。
这些纪念邮票以中国国内和国际上重大事件、古今伟人和重要纪念日为题材。如开国大典邮票,是根据著名画家董希文的油画设计的,它以庄严的画面,生动地记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又比如,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不少科学发明走在世界的前列:数学家祖冲之,在公元5世纪就已算出圆周率在3.和3.之间;药物学家李时珍花了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著;蔡伦在公元105年就对造纸术作了改进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