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一些特别的事全国山河一片红珍邮的来历。我从小学四、五年级时开始集邮,新中国自发行邮票之后,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精良的制作,很快在世界集邮界独树一帜,1960年代,小学生们的集邮都是兴趣爱好,非常纯洁,大家当时主要集信销票,都在集纪念票、特种票,普通票没人集。那时也不太懂品相,采集不专业,但因为喜欢而乐此不疲。

1966年下半年红卫兵大串联之后,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各地成燎原之势。1967年1月,从上海开始,夺党委政府之权的政治消息传来,史称上海风暴。在很短时间里,各省市自治区纷纷跟进,新成立革命委员会。几个月内,全国大陆地区的夺权工作均告完成。国家邮政局的领导者们看到全国的这种革命形势后,考虑发行一枚邮票以资纪念。经过很短时间的准备,大约在1967年夏天,开始公开发行一枚被集邮者称为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单枚邮票,面值8分。

邮票的起源邮票起源于邮政,是为了邮政通信的需要而产生的。邮票诞生前,欧洲各国邮政大多实行由收信人缴纳资费的方法,按路程远近确定邮费的多寡将邮费写在信封上,由送信人收取;有的国家还规定议员、大臣等政界要人寄信免资,因而整个邮政费用就压在一般平民用户身上。由于昂责的邮费超过了收信人的经济支付能力,所以寄信收信双方常将事先约定的信号标在信封上。

为此,英国人罗兰·希尔从1835年开始研究英国的邮政改革问题,在1837年1月出版了著名的小册子:《邮政改革的重要性和实行办法》。在书里,他提出了邮政改革的建议:①由寄信人预付邮资;②英国本土范围内,邮寄重量每半盎司统一收取1便士邮资;③邮资收款问题“可以用一小块印上戳记的纸来解决”“这种纸大小与邮戳相仿,背面涂有一层薄胶,人们只要弄湿背胶就可以贴在信的背面,从而不必再到邮局面交信件。


最早,邮票一词是从英文POSTAGE.STAMP.直译来的,意思就是“邮资凭证“我们知道,贴上邮票的信件,就像拥有了一张通行证,可以畅通无阻地传递到世界各地了。在邮票发明以前,收信人要付钱给邮递员作为邮费,可一些人经常付不起钱,让邮递员白辛苦一趟,把信退回去。后来有个叫罗兰·希尔的人建议政府印一些邮票,由寄信人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
4、邮票的来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诞生在英国<1840年5月6日发行>.设计者是“邮票之父”罗兰·希尔。当时采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岁时的肖像作为图案,面值为1便士,用黑色印刷称为“黑便士”邮票,此邮票是无齿的,全张为240枚(20X12),使用时要剪开.此邮票采用雕刻版印刷,涂有背胶,为防止伪造,使用权用了皇冠水印纸。由于是第一次发行邮票,邮票上没有国名,这一先例成了英国邮票的一个惯例,一直到现在都不印英国国名。